校长寄语:
静悦湖水,清幽深邃,静水流深,悦己达人——这便是“静悦”二字的由来,也是我们文学社扎根生长的地方。正如静悦湖以澄明之水滋养一方天地,静悦文学社亦以文字为舟,以心灵为桨,载着满怀文学梦想的学子,驶向广阔而深邃的文学世界。在这里,你们以笔为桥,打开交流之窗;以梦为马,书写青春篇章。愿你们继续涵养智慧、润泽心灵,弘扬文化、启迪思想,茁壮成长!祝愿我们的文学之湖永远波光荡漾,引航远方!
社团介绍:
“静悦文学社”创建于2004年,是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实验中学团委组织、语文组承办的文学社团,是薛城实验中学开展语文第二课堂的主要团体。文学社以“提升人文素养,增强写作能力,开拓文学视野,创建校园文化”为宗旨,坚持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写作兴趣,提升写作素养,丰富文化生活,培养写作尖子。现有社员127人,每学期固定组织活动不少于12次。
静悦文学社荣获第21届“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中优秀团体奖,第十七届“创新作文大赛”山东赛区优秀组织奖,第十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优秀组织奖,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优秀组织奖。社员张瑶婷曾出版文集《遥听天籁》,《语文报》曾整版介绍静悦文学社,社员在《课堂内外》“语文报”等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若干。
截至2025年9月,我社出版社刊《静悦》41期,有“诗路花语”“锦绣文辞”“缱绻流年”“含英咀华”等多个板块,发表学生原创作品、获奖作品,聚焦文学,传播文化,经编辑部精心审阅编辑,备受学生喜爱。
文学社举办综合类语言活动,彰显文字魅力。我社承办学校中学生作文大赛,举办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争做追锋青年”“民族一家亲”等主题类征文比赛,举办了“经典诗词朗诵大赛”“观红色经典 庆祖国华诞”主题观影活动、“诵青春赞歌”演讲比赛及“心向阳光”校园心理剧展演等系列活动,举办“金秋诗会”“我与春天相约”读书活动、“共品书香 演绎经典”课本剧展演、“浓浓端午情 越辩情越浓”辩论赛等文学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升写作素养。
采风大美曲阜,研学孔子圣境。静悦文学社通过采风的形式,在曲阜、尼山等地进行研学活动,深度接触传统文化,拓宽创作视野,丰富创作素材,也有助于学校探索室外美育实践课的全新教学模式。
文学社为学生展示才华广搭平台,带领文学社社员参加全国作文大赛,绽放文字魅力,收获文学硕果。2024——2025年期间刘露同学写作的《品诵诗词之美,传承中华瑰宝》荣获第二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二等奖,韩沅霖同学写作的《方寸之间,一眼千年》荣获第二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三等奖,种雨彤、褚子瑄荣获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张宸源同学凭借作品《捕猎资源》荣获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张子翔的作品《艺心相通,百景承情》获得第二十一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另有多人次在国家级、省级、市级作文大赛中获奖。
指导教师简介:
冯艳萍 中学一级教师,语文备课组长,获得薛城区高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执教过市级公开课、市级高考试题分析讲座、区级高考复习模式课,获得薛城区有突出贡献教师、教学成果先进个人称号,指导学生参加华人杯、科普科幻、叶圣陶杯、创新作文大赛决赛国家级奖项,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文学教育》上发表文章,指导“静悦文学社”获得市优秀学生社团。
郭钦化 中学高级教师,曾先后荣获地市级教学能手、教学名师、优秀工作室主持人等称号,所带班级先后被评为区级、市级、省级优秀班集体,主持或参与研究省市级课题多项,有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国家级刊物上,多年指导学生在“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等大型赛事中荣获重要奖项。
教师经验
在文字沃土上共赴一场心灵之约
作为静悦文学社的指导老师,与社员们在文字世界里共度的时光,是教学工作中最珍贵的片段。文学社不仅是语文课堂的延伸,更是学生们释放思想、滋养心灵的“精神自留地”?;毓耸嗄昀纯沟囊怀〕』疃?,每一场都藏着成长的印记。
以活动为载体,让文学“活”起来,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方向。金秋诗会,我们写诗、改诗、读诗、唱诗,诗歌从不是文人的专属,而是每个人心底都能生长的语言?!敖涣鳌庇搿鞍荨笔俏颐鞘贾占崾氐脑颉C吭乱淮蔚摹岸列捶窒砘帷鄙?,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真诚的碰撞。有社员分享对余华《活着》的理解,认为“活着是为了承受苦难”;也有社员反驳,觉得“活着是在苦难里找微光”。我没有评判对错,而是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经历继续探讨——文学的意义,本就是让每个人在文字里找到自己的答案。书评活动,体察小说展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感受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学生提交上来的作品,有老牌经典小说,也有新进流行小说,学生并不是只知道考试的“小镇做题家”,他们有一定的审美情趣与审美鉴赏能力。一等奖获奖作品全部刊登在《静悦》社刊上,扩大了作品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学生热爱经典,热爱阅读,收获一路花香。
如今,静悦文学社已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看着社员们从不敢下笔到主动创作,从害怕分享到乐于表达,我愈发坚信:文学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在心里生根发芽,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为这颗种子提供一片包容、温暖的土壤,让它自由生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学校里学习的许多东西,会随时间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情感所接触过的文化财富,会在我们的心灵留下痕迹?!蔽蠢?,我仍会陪伴社员们继续在文字里行走,赴一场又一场与心灵有关的文学之约。
社员佳作:
启 思 宣 言
郭峻源
青少年,在当今时代人数众多,皆受了教育,为何人品、思想大相径庭;我以为许是早期的家庭教育与后期的教育资源的差异:在长期的观察中,愈发印证了我的观点。既然无法扭转教育资源的差异,或许唯有从学生思想方面进行变革,才能使我国更加人才济济。
古人云:以史为鉴。于是我效仿仲甫先生,要启发学生思想,于是提出以下几条对未来新学生的期望。
求知的而非闭锁的
今日之学生,无一不是每日在学校学习,获取新知;可正如“大教育家”们常?!胺⑽省钡溃憾际窃谕晃蓍芟?,为什么你学习不如XX!每每听到这,我豫感到他们是有些醒悟了的——他们在“疑惑”于成绩的分化从何而来;不过大抵是因太忙了罢,他们在这时又忘记了思考;于是他们再次错过了醒悟。
那么成绩的分化从何而来呢?我以为,关键在于“求知”。而我这“求知”欲自然不能与那“兴趣教育”相提并论——尽管目的之根本都是“主动学习”,但我想意志的主动是要比在教科书上誊上几百幅“唐氏综合症”好得多。所谓“求知”,最通俗的说法是“主动的获取知识”;但我以为,在现阶段(指在以学校为主要学习地点的时期),真正的“求知”是带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的,或为个人,或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为世界,只有知晓了自己为何而学习,“学习”一事才被赋予了远超于分数的意义,这时知识的获取才是真正主动的。当然,“求知”若只局限于课本,无异于坐井观天、大材小用;平日里多接触、学习乃至研究现今的、过去的、先进的、落后的等等思想、文化、哲学,对个人的思想进一步深化再造;我以为,这便是“求知”真义。
而在我眼中,今日学生的落后已不止于不“求知”,甚至于已到了“闭锁”的地步。不愿接受新思想,对历史不屑一顾,对他人、集体、国家漠不关心;我以为这大抵是一种超脱于利己主义的新主义,不如就将其命为“闭锁主义”罢。我以为,此种主义的产生已经昭示着中国学生的思想必将迎来一次新的革新,历史告诉我们,闭锁的思想与人终会在一次又一次的革新中被波涛汹涌的时代洪流所吞噬;而“求知”,将会永远在人类历史上闪耀着它的光芒!
有信仰的而非迷惘的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每逢国庆节、建党节、青年节一类节日时,这句话总是频频出现在媒体、评论区和跟帖中。而在青少年学生中,真正树立起信仰的可谓少之又少,单是上文“闭锁主义”的滋生就更阻碍了先进信仰的传播。在“求知”的基石之上,我们会接触到诸多思想,以这些思想为基础而建立的理论体系,便成了区别于宗教信仰的“科学信仰”;譬如“共产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信仰,百年间无数革命烈士就是依靠这“科学信仰”建立、建设我们的新中国。由信仰促成的共同目标,并为之奋斗,这才是信仰“信仰”的根源所在。
我们青少年学生为何要确立自己的信仰,正如前文所述,仍是“明志而奋斗”,也是我们启发思想的根本目的之一——让学生摆脱迷惘,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这也是为何要在“求知”的基础上“确立信仰”。
乐观的而非消极的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发生过无数起义、革命;许多人认为发起起义、革命的“先锋”不过是有抗争精神,再者不过是思想先进了些;这完全就是对暴力革命的偏见!我以为,任何起义、革命的发动者,都具有一个共同且永恒的品质,那就是——乐观。
诸位,试想在一个黑暗政府的统治下,民不聊生,贵族却仍在享乐,若是一个普通中国百姓,是无法看到任何希望的,因此只能麻木的活着——这便是我所谓之消极。那而何为乐观呢?那便是一个人、一群人在那黑暗中看到了希望,并不断追随着它;哪怕这光明忽明忽暗,甚至有时完全消无,那乐观者永远能将它重新拾回。自然,革命队伍中消极的人不在少数;可他们的下场我想大抵不会是大获全胜,有时还会落得一个“卖国贼”的帽子。
我所谓之“乐观”,并非“乐天”,更非“盲目乐观”,而是能在挫折与困难面前不断尝试,能在困境与黑暗中探寻希望与出路,能在胜利之时勉励前进的一种永恒的积极心态。
无论何时,消极的人们是不能不隐与黑暗之下的;而乐观的人们,捧着胜利的果实,照亮了黑暗!
铭记历史的而非崇洋媚外的
作为青少年,我们是绝不能忘记我们的历史,更不可崇洋媚外,做洋人的“乏走狗”!
铭记历史,不只是铭记胜利的、失败的、屈辱的、光荣的历史事件,更多的是要对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观点、立场、启示进行研究、思考甚至是批判。我们所批判的仅仅是日军侵华的狼子野心和残暴行径吗?不!是对军国主义的厌恶,是对受军国主义影响的日本人的厌恶,更是对不正视历史史实的险恶用心的厌恶!
铭记历史,也是对崇洋媚外思想的正面讨伐。我以为,普通的购买使用进口商品,出国旅游、留学等皆不能称之为“崇洋媚外”;反而是那些支持国外阴谋论的、支持有损我国利益措施的、日思夜想着“美国军舰送他回家的”,才是真正的依附于别国却踩在华夏大地吃着中国大米的“乏走狗”!
于我们青少年来说,铭记历史便是对个人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振兴中华!
直接行动的而非排斥避让的
不知自何时起“文化入侵”成了社会热点话题,起初我以为不过是幼稚的辩论,自然不屑一顾;直到和朋友交谈起此事,引发了一场辩论,我才顿悟——“闭锁主义”的释义中又须再添上“带有机会主义色彩”这一条了。
何为“机会主义”?我以为,以“等待机会”四字即可概括?;嶂饕逭叱肌案牧肌?,不主张正面的、直接的对抗,而是要“等待时机成熟”甚至是“等待别人去做”,充斥着妥协与避让。从“文化入侵”一事不难看出,大多数人仅仅停留在“承认”与“谩骂”中,然而实际的建议、措施、提议却毫无音讯;此实乃大谬!
若是真正的愤慨,真正的爱国,谩骂与牢骚是决不能解决或改变任何实际的,唯有直接行动,扶起那个摔倒的老人、保护那个被霸凌的学生、讨伐一切黑暗与不公!我以为,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郭峻源,2024级,静悦文学社现任社长。自幼热爱阅读,创办“新生编辑部”公众号,汇聚同龄人笔力,展现青春担当,编导红色情境剧《错位时空1952》荣获校一等奖,获评“才艺之星”。在“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等全国作文大赛中屡获佳绩,展现出卓越的文学素养与自主成长的亮眼风采。)
东方神笔书灵韵,华夏慧墨绘丹心
水一方
在时光深幽之处,汉字若繁星之璨璨,以灵泉之涓涓,明灭于岁月的霜林,流淌于历史的崇山,照彻华夏文明的浩渺苍穹,润泽九州大地的广袤心田。其为历史长河汰漉而出的奇珍,以灵韵翩跹之态,雕琢千秋岁月,镌刻万古风流,传颂着炎黄子孙的赫赫华章,演绎着华夏民族的不朽传奇。
犹记垂髫之岁,初窥汉字之奥府,仿若误闯上古神祗遗落的桃源仙境,观夫"水"字,其形曲曲折折,似那潺清溪,萦回于翠峦之间,顺势而流,绵延不绝。灵动的笔画,仿若清泉激石,溅起晶莹水花,又似月光洒于湖画面,粼粼波光闪烁其中,更有那泉韵琮琤,如鸣佩环,在静谧的山谷中悠悠回荡,“水”字象形之妙,尽得自然神韵,让人不禁思及"水光敛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秀色,又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而"火"字,状若踊跃的焰苦苗,赫赫炽盛,腾腾奔放,于素笺之上欲燃欲灼,映射远古先民初窥天火奥秘的灵智,闪耀文明肇始的熠熠曙光。彼时,师者论及"林"字,双木成林,瞻望之则仿若置身幽篁翠影,松涛飒飒,万籁和鸣,自然之蓬勃生气沛然盈绕于胸。这般灵动象形之妙,如诗画相生,情景相融,令吾心醉神迷。
既长,渐悟汉字会意之玄微,若渊深之哲理诗行,幽邃之禅意偈语。"信"字,人言为信,人间交往之绳墨规矩,立身行事之根本准则,蕴含往圣先贤对信之尊崇,对诚之敬意,对诺之坚守,耀眼于千古,生辉于万代。"孝"字,上老下子,表意昭然,晚辈对长辈敬顺侍奉之道,尽述纸上,是华夏儿女流淌于血脉中的亘古不变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永不褪色的精神圭臬,如星之拱北,川之赴海,传承千年,万载流芳。至于"思"字,心田之上,思绪如萌蘖之苗,于心灵的畎亩间抽枝展叶,或颦眉蹙额,深思虑幽;或逸兴端飞,神游八荒,诸般情思,皆于这一字之中展露无遗,纤毫毕现。每一个会意字,皆是通往古人思想琼楼的虹桥玉栈,由此可探华夏民族对人生逆旅。对社会万象,对宇宙洪荒的洞察与顿悟,若烛照幽微,洞彻万象。
汉字之美,尤在其书法艺术的瑰丽华章,笔锋纵横处,似星汉灿烂,若云霞明灭。观王羲之的《兰亭序》,字若行云流水,笔锋游走如龙蛇蜿蜒。其笔画轻盈处,若清风之拂柳,婀娜摇曳,仪态万方;厚重时,似泰山之压顶,沉雄劲健,力透纸背,字里行间,情感起伏铁宕,有"惠风和畅”的悠然闲适,亦有"生死亦大矣"的喟然长叹,遥想兰亭集会之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曲水流觞,逸兴遍飞。王羲之援笔濡墨,浑洒自如,将那一时的才情逸致与旷达胸怀,尽付于乌墨之间,余韵流芳。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则是血与泪交融的悲愤浩歌,字迹刚劲雄浑,涂改之处,尽显情真意切,愤慨填膺,每一笔,皆似仰天长啸,椎心泣血,将对亲人的惨怛痛悼,对逆臣贼子的切齿愤恨宣泄而出,笔力千钧,震撼人心,观者无不为之动客,为之涕下。
洎乎当世,汉字于科技浪潮中驭风破浪,展新姿而弄新影,呈异彩而焕新影容,键盘之上,指尖轻敲,汉字若精灵之翩然,跃然而出,在网络之中,于寰球的每一寸荧幕传响华夏之音,展现时代之色,在广告设计之域,更是大放异彩,或化身时尚标识,简约而不失典雅韵味;或成为绚丽海报,新颖而饱含文化厚蕴。"中"字于文化脉胳络间,似沉稳之梁柱,支撑起千年传承的智慧根基;"国"字则以庄重肃穆之态,彰显着民族的尊严与自豪,砥砺着华夏儿女的爱国精魂;而"梦"字,则化作飘逸之丝带,萦绕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遐思。中国梦,在字里行间尽显伟大与崇高,而身为华夏儿女,更应依托这深厚之汉字底蕴、文化底蕴,讲好中国故事,远扬中国文化,让中国梦与现实更进一步,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出吾辈的报国丹心!
汉字,尔乃华夏文明之符号,历久而弥新,渊远而流长、千载墨香,袅袅娜娜,沁润民族性灵,使之醇厚如酒,温雅若玉,令中外心灵,皆为之风华而惊叹,皆为之深邃而折腰。
愿汉字于岁月之长河,奔腾踊跃,浩浩汤汤。如鹏举万里,携华夏智慧之光辉。耀于世界之林,似龙跃九霄,引东方文化之清泉,润于四海之滨,品鉴汉字之无限诗意,细咂汉字之无限风姿,方悟我汉字之妙,华夏文明,渊古日新,震古烁今,魅力无穷,底蕴难量。
(水一方,2023级,现静悦文学社副社长,荣获创新作文大赛全国二等奖,本文获得华人杯作文大赛全国二等奖)
墨香深处,汉字风华绝代
邵奥程
"仰观金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则是古文"。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在草创之初便伴美而生,如今,汉字穿越了千百年的时间,划开了时空的界线,原远流长,历久弥新。
我在汉字中徜徉,品味着优美的馨香。从甲骨文的笔见刀痕,清丽挺秀;金文的参差错落,胸无成规;大篆的因形立意,体正旁圆;小篆的藏锋逆入,笔画圆润;再到隶书的蚕头燕尾,中正平和;草书的字势连绵,开合驰张;楷书的疏密有度,意断笔连;行书的奔放自如,雄浑淋漓,将几千年博大的中华文化熏陶得骨清魂香。
汉字的书法之美独一无二。持一支墨笔,面对雪白的宣纸,心中充满着神圣的仪式感和庄严感,屏息凝神,下笔、起笔、顿笔、提笔,就在这一抑一扬之间,当墨汁丝丝浸染着纸张,当字形盈盈展现着优雅,汉字之美便尽显其中。平直而又不失圆滑的横,凝重而又不失刚直的竖,简短而又不失风满的撇,纤细而又不失柔美的捺。每一笔,每一画,都拥有着独特的肌理与线条;每一个字,都有着标致的结构与映衬。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枯藤老树昏鸦",苍老的树上枯藤缠绕,乌鸦黄昏时纷纷归巢。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了温柔的橙红,落日所留下的氤氲充满着感伤。"枯""老""昏"三个字,本就有着悲凉萧瑟之感,加之其修饰着“藤”“树""鸦",秋季的萧瑟之感便油然而生。小桥之下流水潺潺,溪边人家炊烟袅袅。古老的道路上,飘泊的游子却只能踽踽独行,独行于那萧瑟的秋风中。无限的凄凉与哀伤,无限的孤独与无奈,断肠人内心无限愁惆怅的世界,生命的枯与荣,人生的悲与喜,思念的尽头,在这首仅有二十八字的小令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谓震憾人心。横平竖直是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矫若惊龙,笔走龙蛇。颜体的横轻竖直重,笔力雄厚,挺拔雄劲;柳体的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欧体的平正峭劲,中宫紧密,气势奔放;赵体的端庄俊逸,灵秀生动,宽绰秀美,正是汉字之美的真实写照。
汉字之美不仅在于其形态之美,音韵之美更是其魅力所在。"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从《声律启蒙》中,汉字的叠音的和声美,平仄的失宕美,押韵的回环美,便根植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汉字的音韵美包括声、韵、调之美。为配合音乐歌唱而产生的新诗体——宋词,便是这种美的一个重要体现。词具有其独特的表现畛域、抒情手段和美学风范。同时,宋词的韵律更为成熟,格式更为整齐。"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俭,又踏杨花过谢桥"。结尾两句岩开一笔,意蕴深厚。以缥缈迷离的梦境反衬歌酒相欢的现实,以梦魂的无拘无束反衬生活中的迢遥阻隔,可谓对仗工整,情韵佳绝。"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州人未归”。整首词音韵和谐,章节长短反错,加之上平声"微"的韵脚,将女主人公的离愁抒写得淋漓尽致,别具一番艺术魅力。其次,叠词及拟声词的使用,也大大增强了诗词的音韵美。"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户片牖","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怜戚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与"滚凝"相对,尽显秋景韵味,诗人仰望天空,落叶满天飘扬,徐徐飘落,低头看见长江奔流不息,滚滚而来,满眼的瑟索凄凉,"萧萧"而下的不只是树叶,更是诗人的无可奈何的感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浩浩荡荡的长江,以"建瓴走坡"土势"滚滚"而来,时间亦如江水,一去不复返……"萧萧"和"滚滚"两组叠词,便得结构更加严谨,增强了诗的抒情效果,其所带来的音韵之美,余音袅袅,千年不绝!
我在诗词中沉醉,呷一口诗词之香,静静品悟汉字之美。
楚有骚,汉有赋,唐有诗,宋有词,自汉字诞生以来,文字的发展便从未停止,有些汉字也有的了新的内涵,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底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每逢秋季,北方的大雁即飞向南方避寒。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所以王勃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身处异乡,怎能不为这销魂的雁叫而落寞感伤?"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诗人借春草的生机蓬勃,以春草来年的复苏来期待与友人的重逢,一反送别诗伤感的常态,匠心独运,令人惊艳。汉字的情趣不仅如此,古代的文人墨客,巧用同音字,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流芳干古的佳作。"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表面来看,这首词好似抒发着闺中人思念远人的款款深情,其实这首《生查子》,更是一首别具风味的药品名闺情词。词中的“相思”、“苦参”、“当归”、"樱桃"、“菊花"是药名本字,而“意已(薏苡)"、"白纸(芷)”、"郎读(狼毒)”、“远至(志)”、“回(茴)香"则为同音字。不仅展示着作者医学知识的精深,更诉说着我国中药材众多,种类齐全的特点。后人称赞本词"虽一时俳谐之词,然所寄兴,亦有深意"。汉字,就像一位豪迈威武的勇士,更似一位温文尔雅的书生,被几千年的传统缭绕得骨清魂香,被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美丽芬芳。
在全球化的今天,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和影响力日益凸显。汉字的发展与传播,不仅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更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汉字之美,不仅在于其形态、音韵、意蕴的独具一格,更在于它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的作用之上。对汉字的珍视、学习和传承,我们责无旁贷!
汉字,以其独特的形态、音韵和意蕴,缔造着世界上最华美的文学殿堂。它以其独特的结构和形态,展示着视觉的盛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涵养着伟大的中华民族!
(邵奥程,2023级,现静悦文学社社员,此文获得华人杯全国作文大赛二等奖)
书 卷 似 故 人
种杨
见字如晤。
今岁凉秋,彩彻云衢,万物归本,霜色绵延,每逢候鸟飞越我心中丘壑,落叶阵阵入琼林,我便愈发思念你。如此,不能同你相会的那些时光便愈发漫长。
记得,我们一同漫步,你教会我自醒自新,莫困囿于前尘。
在春风沉醉的夜晚,柳树影里回荡着月光,我们一同散步,如水般的忧愁似隐喻,萦绕在无从启唇的字句间。彼时,我是个十五岁少年,生活困顿漫漶。稍稍抽离一点,便觉麻烦接连簇生,茫茫长夜,悠悠人生,无出落脚,全是伤心所。是你牵住我的手,告诉我,艰难行过千山,待到平芜尽处,终执笔为剑,守来云开雾散,春山似锦。
你提及史铁生的《病隙碎笔》里边写道,“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你说,史铁生经历了许多灰暗、悲观沉痛的日子,可他最终却迎来了生命的春和景明,我们应当学习一点这种精神。
当我们进退维谷,濒临命运的寒秋,或许能泰然应对,也许挫折恰好是一道柳暗花明。既然不能从旅途中抽身而退,不妨珍视那些擦肩而过的美好,将其永久注入心魂。凡不能打败我的,终将雕琢我,塑造我,锤炼我,融入我,最后造就独一无二的我。
在沮丧无声的长夜中,是你点燃了我的星火,化作驱散严寒的浩荡长风。是你告诉我,逆境中,愈要奋进,是你令我的梦想宛若明烛,那样闪烁,清晰可睹。
你说,我们不要那些功利的浑浊,一块乘风御月,心游太虚。
最好是一个细雨霏霏的黎明,人生中的露水全滴落肩头、额间,适宜翻开《赤壁赋》,细细览读,轻声吟咏,令所有字句绘出一幅“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画卷,使“万物与我皆无尽”。苏子数逢贬谪,却从不自轻自弃,而是纵情山水,举杯邀月,将世界的奥妙尽呈杯中,一饮而尽。
我们也随他一道醉在云起山岚间吧,你说,让生命大口呼吸,跨越一切困顿忧思,就这样生机勃勃地游越泪水之池,聆听灵魂水波的轻颤,而后忘却一切复杂、混乱、喧嚣、贪婪,回到大江大河最雄浑的力量中去。“归去兮,归去兮”,万物生长,我之相随,我们就这样步履蹒跚,踉跄地走入枯木逢生的春色里。
有了你,我便能在文学中做个孤独的散步者,走过山,走过水,行进在漫漫长路中,令文字在心中发芽生花,成为一首流浪之歌。
余秀华的诗句里写及:“到处可以走,却没有一条路;随处可以睡,却没有一间房。她的孤独和慈悲都是白色,乌鸦落不进来?!蔽蚁?,也许我们都如《鼠疫》中描述的那般,寂寞无处不在。风从千万里外来侵占我的心,却发现我没有生命,也失去声音。
便是在这瞬间,你告诉我,不管是大喜大悲,亦或是秋收冬藏,我们都要回归于珍重己身,以严峻的心跳回应每份挑战,“给浮躁以宁静,给嚣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蔽┢淙绱耍颐欠娇捎谖难е械玫桨材?,应时间一样慈祥的眼睛,看遍山川异域,风月霜天。
虽然我们不能在一起迎接风浪,但只要有你在身侧,我便能识己,渡己,悦己,游向新的地平线,为生命赋予真正的意义。
余秋雨曾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我认为,书,其实就是路。当我阅读《寂寞的游戏》,我才了悟到何为克制的温柔,用旁观者虔诚的笔描摹一些“无关紧要之人”的生命,阅读,其实就是从思绪最幽暗阴晦的角落走过,行进于千百万次擦肩回首的道路上,经历着无数次年龄跌宕的生活,令生命变得柔韧、坚定而不悔。当我与你,即书籍相识,相知,我想,那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幸福,会使人不自觉露出笑容。
贝蒂·史密斯在《布鲁克林有棵树》中写道:“世间的一切苦难,似乎都能在书中找到救赎?!钡娜啡绱耍睦廊菏?,亦如阅历人生,每翻开一张书页,便期待着一场风暴,一把能劈开我们心中冰封大骇的斧头,令我永久地摆脱平庸,拥有一种柔软而强大的力量,从此不惧寒冬,以一颗温柔之心拥抱生活。
感谢书籍,我的旧友,因为有你,我方可将世界一并收入眼帘,将所有焰火纳入心头,感谢书籍,我的新朋,因为有你,我方可吮吸知识的甘霖,让人间真理充斥我的心灵。期待与你的每一次的相逢,期待你每一次的洗礼,让书香氤氲,在每个明净之夜,每个晓澈的清晨,每一个晚风拂鬓的夜晚,每一个思念的瞬间。
愿你伴茁壮,伴我我长,伴我人生中的每一次惊涛骇浪。
(种杨,2022级学生,原静悦文学社社长,此文获得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山东省一等奖)
发现风铃巷
高郡遥
“吱——”
随着一扇木质小门的推开,屋檐之下的风铃叮当作响。我拐入了一条小巷,湿润的石板路还泛着柔和的光,水洼里映出一方小小的天地。我迈步,鞋底已然被雨水浸湿。拐角处的老槐树还在滴水,水珠砸在脚下的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笔餍⌒〉囊蹲踊婪⒊鲇旰蟮拇渎蹋且荒ㄅㄒ裣掳〉氖驶钩笔?,凳面上积了一小滩水。
此次下江南,只是抱着一种随便转转的心态,却走入了这么一条古朴的小巷,作为一个北方孩子,我自是对这烟柳画桥,绯樱争俏的江南春有着无限向往。从韦庄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到张养浩的“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从陆凯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到戴叔伦的“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我从先人的笔墨中阅见江南风景,但从未阅见此刻我眼前的风景。
斑驳的墙面早已脱落,循着叮叮当当的声响走去,只见一块老旧的牌匾映入我的眼帘。这是一家古色古香的竹编风铃店,门楣上挂着的一串风铃正迎合着风的轻抚,声音潮湿而又沁凉,像是风拨动琴弦,又像是雨滴敲打竹叶。风铃是用细竹条编成的,每一根竹条都打磨得光滑圆润,在雨后氤氲的空气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原来就是这家竹编风铃店吸引着我走了进来啊,”我暗自想着。
我走进店里,风铃相互碰撞,发出悦耳的声响。一位身着绛色旗袍的女子朝我看了过来。她乌黑的发一丝不苟地盘在了脑后,一根玉簪子沉静而又不失光华。她的眉眼是怎样的温柔,对上她的眸,我只觉处在亭台楼榭之中,磐石雨松并立,老井攀着几许青苔色,红鲤鱼游动,疏影搅乱一池云锦?;毓窭矗也抛⒁獾剿种械闹裉?。想来,这个温婉的姐姐应该就是店主了吧。我轻轻碰了碰一串风铃,竹片相撞,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些都是您自己编的吗?"我忍不住问道。
她坐在工作台前,微笑着点了点头:"这是从我父亲学来的手艺。他还在的时候,这条巷子里有好几家竹编店;如今他不在了,这竹编店竟也只剩我一家了。"
我不禁幻想那是怎样一个场面。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我眼前的这个工作台前编风铃。台面上是一把磨得发亮的竹刀和几根边缘已经被摩挲得光滑如镜的铜制的模具。他拿起竹刀,刀刃顺着竹纹轻轻一划,竹子便应声而开,露出淡青色的内壁,破竹的声音惊醒了趴在脚边打盹的老猫,也吸引了小女儿的目光。
许是我看得太过入神,店主姐姐停下手中的活计。微弱的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工作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竹风铃就该在雨天听,声音最清亮。"她抬头对我说。
她起身,我这才发觉这小店后居然有一个后院。后院里同样有一棵槐树,细碎的花随风飘落,她拈起一朵白花,轻轻放在正在编织的风铃上,这只风铃的竹条编织成了莲花的形状,每一片花瓣都能随风摆动,发出不同的声音。编好后,她拿起来看了看,然后便装了起来赠予了我。
"小妹妹,我看你是个有缘人,这只风铃便赠予你吧。"她柔和的话语萦绕在我耳畔。
此时,我坐在回程的高铁上,怀中是隐隐散发竹木香的木盒子,我想起临走之际又下起的小雨,落在青石板上,和风铃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确是更要悦耳动人。她掩上了半扇木门,门轴发出吱呀一声,像是岁月在叹
卢梭在《瓦尔登湖》的顿悟闪过我的脑海:"自然的法则恒久不变,春夏秋冬轮转不息。"这一刻我意识到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在小巷中完美融合,呈现出一种未经雕琢的真实与动人。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真正的风景是人文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平衡,小巷中自然的奇观是风景,竹编风铃的传承亦是风景。人本来就源于自然,是人类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所留下的印记。发现风景,既要尊重自然的原始之美,也要珍视人文的厚重之韵。于此次发现风铃巷的过程中,风景更是时光的积淀,是记忆的延续,怀中木盒子里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成为了我在这条雨巷中发现的最美的风景。
(高郡遥,2023级学生,现静悦文学社社员,此文获得创新作文大赛二等奖)
静悦文学社活动室
静悦文学社参加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静悦文学社读书活动